<
376xe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248章
    可见俄国人跃跃欲试,就要参加对日战争了。

    接着,斯大林提议为丘吉尔干杯。

    说他是在英国极困难的年代,临危受命,肩负起同希特勒德国做斗争的领导责任,并胜利地完成了这一重大而光荣的任务。

    有点出人意外,丘吉尔忽然举杯向朱可夫元帅祝酒,这位元帅当然也要回敬。

    但当朱可夫感谢丘吉尔对他的殷勤盛意时,竟不自觉地把丘吉尔称为“同志”。

    老于世故、善于外交斗争的莫洛托夫马上流露出困惑不解的神情。

    朱可夫即时察觉到了,因而有些发窘。

    于是,他随机应变,又举杯“祝贺我们在这次战争中的战友在俄语中,“战友”是个复合词,它的第一词就是“同志”,加上后一个词即成“拿武器的同志tobapnщпoopyжцю”。

    和盟友……

    所取得的彻底击败法西斯德国的胜利”。

    这样,朱可夫总算纠正了他的口误。

    第二天,当朱可夫到斯大林的别墅去时,斯大林和在场的人都跟他开玩笑,说他那么快就得到了丘吉尔这位“同志”。

    7月24日,在全体会议之后,杜鲁门走到斯大林跟前。

    他们单独谈起话来,只有译员在场。

    丘吉尔离他们大约只有5码。

    他密切注视着这个重要的谈话。

    他知道杜鲁门要说什么,他目不转睛地死盯着斯大林的面孔,看看有什么反应。

    丘吉尔后来回忆说:“斯大林的样子似乎很高兴。

    一种新型炸弹!威力非常大!可能对整个抗日战争有决定性作用!……”

    丘吉尔接着写道:“而且我深信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并不了解这件事的重要意义。”

    不一会儿,丘吉尔在等车时,发现杜鲁门就在他的身旁。

    丘问杜:“事情怎么样?”

    杜鲁门说:“他始终没有提出一个问题。”

    于是,丘吉尔便做出结论说:“因此我可以肯定,斯大林在那一天,对于英美两国长期以来所从事的这项庞大的研究过程并没有特别了解,也不知道美国在生产原子弹这一豪迈的冒险事业上,曾押上了4亿英镑以上的赌注。”

    然而,丘吉尔过于自信了。

    就在那一天,当斯大林会后回到住所时,就在朱可夫在场的情况下,马上就跟莫洛托夫谈到刚才与杜鲁门的谈话的内容。

    莫洛托夫听后说:“他们是想抬高身价。”

    斯大林笑着说:“让他们抬高身价好了。

    应该告诉库尔恰托夫加快我们工作的进度。”

    1994年4月25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特殊使命》一书的摘要。

    该书作者、前苏联克格勃间谍头子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披露了他们是如何窃取了原子弹秘密的。

    此书说明,从1942年起,苏联的特工人员就一直跟踪美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和工作进程,并取得了一切必要的情报和资料。

    斯大林对此了如指掌,所以他对杜鲁门在波茨坦所说的“原子弹”,也就处之泰然了。

    波茨坦会议按计划进行。

    8月1日,三国政府首脑在这里签订了《柏林会议议定书》,由斯大林、杜鲁门和艾德礼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结果工党获胜,其领袖艾德礼组阁。

    从7月28日起,新首相艾德礼代替丘吉尔出席波茨坦会议。

    分别代表苏、美、英三国政府签署。

    《柏林会议议定书》载明了三国政府首脑就下列这些重要问题达成协议:成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以进行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在盟国管制初期关于处置德国的政治原则和经济原则,德国的赔偿,德国舰队和商船的处置,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让与”苏联,惩处战争罪犯,奥地利问题,波兰问题,缔结和约与接纳意、保、芬、匈、罗参加联合国组织,以及其他许多有关战后处理的问题。

    ---------------

    25.杀向硫黄、冲绳两岛(7)

    ---------------

    这个议定书实际上反映了苏、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达成协议的最后结果,对于战后处置德国和欧洲问题定了调子。

    在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把他随身带去的一份敦促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草案交给了丘吉尔(7月24日),征求丘的意见。

    丘吉尔很快同意了公告的原则,并和杜鲁门一致认为,蒋介石应被邀参与发布这个文件,而且中国应被列为发起的政府之一。

    7月25日,丘吉尔在离开波茨坦回国之前,还传话说,他同意由杜鲁门自行处理发布这个文件。

    杜鲁门又通过外交途径征求蒋介石的意见。

    蒋赞同这个公告,但建议把三个发起国政府首脑签名的顺序换一下,把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放在英国首相之前,因为这样做,在中国国内会对他有利。

    杜鲁门为了迎合蒋的心意,就这样改动了。

    因为苏联当时尚未对日作战,故未签字,不过杜鲁门还是把此事告知了斯大林。

    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正式在公告上签了字,所以又成了四国对日宣言。

    《波茨坦公告》于1945年7月26日晚9时20分发表。

    《波茨坦公告》说:“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彼将继续受其一意孤行、计算错误而使日本帝国陷于毁灭边沿之军人统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还说:“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这份公告最后义正词严地警告日本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之诚意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

    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波茨坦公告》,实际上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对日本法西斯发出的一份敦促投降书,对于日暮途穷的日本法西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发表之后,美国的宣传机构立即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对日本广播,并散发了几百万份传单,使日本人民知道公告的内容。

    ---------------

    26.最后的冲刺(1)

    ---------------

    日本政府获悉《波茨坦公告》之后,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于1944年8月设立,由首相、外相、陆相、海相、陆军总参谋长和海军军令部长6人组成,又称“六巨头”会议,实为核心内阁。

    它决定战争指导的根本方针。

    决定暂时观望,等判明苏联的态度后再说。

    但陆、海军头头们逼迫首相表态,反对《波茨坦公告》。

    7月28日铃木贯太郎发表谈话说:“不予理睬,只有完成战争。”

    其实,铃木这话是言不由衷,自欺欺人的,因为日本这时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无力再进行长期战争了。

    自盟军占领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硫黄岛和冲绳之后,日本与南方占领地的海上交通已被截断,无法再得到东南亚的丰富资源,尤其是战略物资石油、橡胶和锡等。

    日本实行“以战养战”的战略,即用战争去掠夺资源来维持和扩大战争。

    现在南方资源已无法得到,所以也就难为无米之炊了。

    其次,美国潜艇战的威力越来越显著,使日本商船损失惨重。

    据战后美国统计,美潜艇击沉500吨以上的商船1100多艘,其总注册吨位为532万多吨。

    这就严重地削弱了日本的海上运输能力,使资源贫乏的日本战时经济陷入危机。

    再次,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既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使其军工生产每况愈下,又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影响,使广大日本人民畏战、厌战、反战。

    3月至5月间,以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的美国第20航空队,在李梅将军的指挥下,每次出动b—29轰炸机几百架,对名古屋、东京、横滨、大阪、神户进行轰炸,投下烧夷弹,把这些城市变成一片火海。

    5月25日,美空军一次就出动502架“超级空中堡垒”轰炸东京的心脏,投下3262吨烧夷弹,使东京顿时变成一座大火炉。

    在美军轰炸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时,上述主要城市中,有100多万平方英里面积被炸成废墟,200多万座建筑物——约占全部建筑物的1/3——被削成平地,至少有1300万人无家可归。

    由于战略物资来源的中断和美国空军的轰炸,日本工业生产迅猛下降。

    据统计,如果以1937年为100,1944年生产总指数达到144,而1945年则猛降到57,即为“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的一半多一点。

    造船业1944年生产158万多吨舰船,而1945年降为49万吨,远远弥补不上日本舰船的损失。

    飞机制造业1944年生产28万多架飞机(多为“零式”战斗机),到1945年猛降为11万架。

    与工业危机俱来的是农业和粮食危机,广大人民的口粮难以为继。

    1944年末到1945年春夏,日本政府每天只配给11至60岁的男女330克(折合中国6两6钱)大米,对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每天也只给390克。

    为了解决粮食危机,政府制定计划把橡子制成食物,“号召全体国民同心协力”,特别是小学生等收集了500万石橡子。

    其他生活必需品也非常匮乏,因而黑市猖獗,人民怨声载道。

    广大群众纷纷用匿名信和匿名传单来表示不满情绪。

    日本内务省警保局承认,人民反战厌战情绪已发展到“诅咒和怨恨天皇”的地步。

    日本法西斯的内外交困,不能不引起统治集团的担忧。